枇杷树与格尔尼卡

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枇杷树”和“格尔尼卡”可以说是两个非常容易看到的词。“枇杷树”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而《格尔尼卡》则是毕加索的经典作品。

为什么这两个作品如此特殊呢?因为这两个作品太有代表性了。它们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的画面感非常强,其中也饱含着作者对亡妻的缅怀,以及睹物思人,暗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的伤感;而《格尔尼卡》则通过诡异和恐怖的画面,沉重抨击了二战时期德国的暴行。

是的,他们确实是好的作品。

但是其他好的作品也有很多。为什么偏偏这两个作品的出场率如此之高?

其实答案很简单:受限于中国网民的学识,这两个作品同时出现于大多数人的高中时代,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大家公认的且能够说得上来的好作品了。也就是说,之所以其他作品出场率不高,是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教过。所以我前面所说的“代表性”,不仅说的是他们代表了大家在中学时代共同学习过的知识,更说的是他们充分代表了广大网民的平均学识。低于这个水平的,比如“白毛浮绿水”,大家不屑一顾,觉得说出来显得自己太没水平;高于这个水平的,比如“阆苑仙葩”,又因为没学过,轻易不敢拿出来用,怕露出马脚。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如果一个人在举例子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学课堂上学到的,那么是否能够说明这个人在毕业之后就几乎没有再去接受过任何相关的新知识了呢?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一个人开阔自己的眼界的。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一不小心变成了这样的人。


关于《项脊轩志》及其作者归有光,我还有一些别的想说的。首先,归有光一生共娶妻三次。23 岁时娶魏氏,28 岁时魏氏卒。仅隔一年,继娶王氏。46 岁时王氏卒,47 岁又继娶费氏。这里不是想阴阳怪气地说人家不专一,明明有现任,还跑去怀念前任什么的。人家已经够不幸了,就不要再用一些自以为高洁的价值观去要求人家了。

另外,2019 年因为香港的事情,国内愣是冒出来一句令人瞠目结舌的“流行语”:“你爸今晚必在庭院中亲手种下一颗枇杷树”。好家伙,一帮自以为香港人没文化的蠢货,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同胞进行毫无下限的辱骂。不知道你们说出这样的话之后,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自信心有没有得到些许升华,从此高人一等了呢?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美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