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慎众

(写于 2015 年 2 月 14 日)

“慎众”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这个词是从“慎独”一词借鉴而来。所谓“慎独”,指的是即便在没有外人监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良好品质,坚守正确的道德规范。但是本文要讨论的,却并不是这样的一种品质,而是与之相对的:慎众。

的确,慎独是一项可以彰显一个人最根本的素质的品格与能力。但是,慎众更是一项必要的能力。只有拥有这项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之中更好的生活下去。所谓“慎众”,指的是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以及明辨是非,从而避免盲目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已经不单单是类似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的时候,部分群众盲目听信微博谣言,拼命抢盐这样的“低级”从众心理了。很多时候,你甚至都察觉不到自己已经从众了。

现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微信,微博,人人,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谣言也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总有新的“知识”让你眼前一亮,然后就“随手转发正能量”了。在“苹果和巧克力不能同时吃”,“晚 11 至凌晨 1 点,肝脏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长期身处 WiFi 信号之中会受到辐射”,“经常喝饮料会加大得白血病的风险”,“碱性体质不会得癌症”等信息中,聪明的你,能否分辨清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些谣言,如果你转发了,那么一来,你误导了身边的人;二来,你助长了不正之风。要知道,在朋友圈,公众账号大都是有广告的,你的转发会让他们创收。笔者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在此列举 2014 经典谣言汇总之类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转发之前,多留一个心眼。如果你不能确定,最好就不要转发。拥有好人缘的你,根本不需要借助这种网络毒瘤来为自己的空间增加访问量。正如同啤酒和海鲜同时食用对身体不好,微信和谣言同时存在也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在这方面,你能否摆脱从众心理,做到“慎众”呢?

走在马路上,遇到红绿灯,你是否能在各种模范的“中国式过马路”面前坚持自己的主见?看到众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你是否能够明白,这样做一定是不对的,而不是人为“反正大家都这样做了,多我一个不多”从而跟从那些人肮脏的脚步?当大家都在抗议 PX 项目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最起码屈尊去查查资料,搞清楚对二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可能代替甲苯这种剧毒物质,从而造福人类呢?的确,坚守自己的观点,甚至被送上火刑架也不改变,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难了。但是,留一个心眼,时刻以一种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公众行为,如果不对,你只需要不参与即可。这一点并不难吧?正如随地乱扔的塑料袋随风飘舞,在从众心理的带领下,众人拾柴,火情蔓延的也会更快。在这方面,你能否摆脱从众心理,做到“慎众”呢?

2014 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仅这一年,中国娱乐圈就爆出多名公众人物吸毒案件。从 2014 年 5 月 27 日歌手李代沫,到 2014 年 12 月 27 日歌手尹相杰,有共计 12 名公众人物爆出此类丑闻。这其中,有多少是“情非得已”?有多少是从众心理导致的呢?连小学生都能体会到,同样是不交作业,如果有另一个学生陪着,心里的感觉都会很不一样。不知道这些从拘留所出来的公众人物,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愚蠢的行为感到后悔?无数粉丝“粉转黑”,父母也跟着颜面扫地。正如同吸毒容易上瘾,难以摆脱,从众心理会给人一种“大家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事情”这样的心态,导致越来越难有主见,盲目跟从他人的错误步伐。在这方面,你能否摆脱从众心理,做到“慎众”呢?

这么一篇像是高考作文一般的文章,不知道是否能够带给读者朋友一些正能量呢?笔者不求所谓的访问量、转发和点赞,只希望能够看到生活中更多的正能量,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作为一名平头百姓,不求推广,只为展示自己曾经思考过,如是而已。


现在是 2021 年 8 月。

这篇议论文写于 2015 年。现在来看,应该算是“黑历史”了,甚至有点丢人。不过我还是决定发布出来,也算是见证一下我的“成长”。那一年的我,写文章还不注重排版,标点符号很多也没用对,有些观点和文笔也显得不成熟(原文的标点和排版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修改)。现在的我,也有了很多变化。第三段提到的诸如肝脏排毒之类的谣言,现在的我已经觉得无所谓了,因为还有更可怕的传统中医这只怪兽在后面;第五段提到的公众人物的丑闻,现在的我也已经觉得无所谓了,因为那时候的公众人物还有改过的机会,现在直接就是全网封杀,参与过的作品下架,甚至直接把视频里这个人的身影给 P 掉。

时代在变化,我们在进步,但也有一些东西没有跟上我们的脚步。不要忘掉过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