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上个星期三一早,我来到公司,结果发现公司前台居然有三个民警,而且见到我进来直接就围了上来,其中一个还直接递上了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他们三个人表现得理所当然,而且仿佛是家常便饭,就好像每一个看到这一幕的都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其实我也确实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但是我故意装傻,问这是什么?于是民警就轻描淡写地说,“扫码安装一下反诈中心 APP”。然后我继续装傻,“反……诈?是什么意思?”于是民警有点不耐烦,随便解释了一下说,“就是反诈骗的 APP,微信扫码安装一下”。看到我“一脸懵逼”且“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连前台的大爷也看不下去了,说这是反诈中心,你扫码安装一下呗。然后我继续装傻,说我感觉我好像用不着吧,我这手机也接不着几个电话。但是民警显然丝毫没有放过我的意思,就把纸伸到我面前,意思就是“你今天扫也得扫,不扫也得扫”。

那好吧,我只能就范。然后这玩意还不是扫码就直接跳转到下载界面了,而是先扫码关注一个叫“平安 XX”还是“XX 反诈”来着的公众号,然后点击关注,再怎么怎么,最终才能找到下载链接。我扫码并且看到了微信公众号,但我仍在装傻,不知道该点哪儿。民警已经不耐烦到打算绕到我身后直接接管我的手机了。说时迟那时快,我突然把手机放到耳边,然后一边“喂喂喂”一边不好意思地跟他们说,哎呀我快递到了,我去拿个快递,马上回来,一边直接转身走出了公司大门,然后还装模作样地对着电话讲到“你是 XX 快递吗?你在东门还是西门?好的好的,我马上过去”。

就这么地,我成功躲过了这次“危机”。离开之后,我绕着公司的楼转了一圈,看到几个民警已经离开了,然后我再重新走进了公司大门。估计他们几个人应该是眼看着上面给的任务指标完不成了,于是跑来这边的园区冲一波业绩。而且第二天如果还来同一个楼,边际效应就太明显了,所以第二天八成会换一个地方继续把门。

可能有人看到这儿就已经想开始骂我了:怎么这么不配合政府的工作?是不是心里有鬼?是不是不爱国?其实不是的。这款 APP 不说第一吧,基本上也是国内第二名的“流氓软件”了。它一个 APP 就几乎向你的手机索要了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大几十项权限,已经到了完全可以直接不经过你的允许直接远程操控手机的地步了。当然它并不会这么干,只是你手机里的所有联系人、短信、安装的 APP、浏览器历史记录以及各种操作记录之类的就全部都可以被它拿到了。安装了这款 APP 之后,你还要进行“充分”的实名制,并且填写各项个人信息,等于是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又出卖了一次。

而它能做的事情,仅仅是骚扰电话的“拦截”。或者准确地说,甚至都不是拦截,而是在你收到了诈骗电话之后“马后炮”地给你发条短信,提示你刚刚接到的电话很危险。甚至到这儿还没完,不久之后你还会接到另一个电话。打这个电话不是别人,正是辖区的派出所,告诉你你曾“处于风险之中”,需要本人去一趟派出所填一个记录。如果不接或者不去就一直打,最后逼得你只能抽出个人时间去一趟,从而让辖区的民警完成指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款 APP 在各大应用商店里面评分非常低的原因了(说实话这很令我感到意外,因为另一款 APP 压根就不让评分,甚至包括苹果的 APP Store)。

所以这么一个玩意,我为什么要愿意安装呢?


但是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因为这好像跟我的题目没有什么关系。

数据泄露

2013 年至 2016 年,中国电信超过 2 亿条用户信息被内部员工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售卖,平均每条信息 0.01 到 0.02 元不等。

2020 年,5.38 亿微博用户数据被泄露,并在暗网出售,售价 0.177 比特币,大概是几千块钱。这之中有 1.72 亿条是账户基本信息,所以相当于每一千个账户才 3 分钱的样子。

2022 年,来自上海公安部门的超过 13.88TB 的用户数据被黑客在网上售卖,卖价 10 比特币(大约 130 万元)。黑客随性地展示了其中的 70 万条用户数据方便买家“验货”。这 70 万条用户数据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每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等信息。

请问,这些事情最终得到妥善处理了吗?或者换个问法,这些事情你听说过吗?

讽刺的是,就在上海这次数据泄露的不久前,日本刚发生了一件被我们耻笑的事情:一位公务员因为喝醉酒睡在了马路边,导致他存有全市居民信息(46 万条)的 U 盘丢失。于是涉事人员立刻在媒体向民众公开道歉,而道歉方式自然是国人最喜欢嘲笑的“不停鞠躬”。那么请问,我们的某些工作人员有没有鞠躬道歉过呢?换算一下,他们应该鞠几个躬呢?想想看,我们真的有资格嘲笑日本人吗?

为什么近些年来,电信诈骗会这么多,而且非常精准,仿佛骗子掌握了每个人及其亲属的所有真实信息一样?实际上,他们就是掌握了所有人的真实信息。只是,这些真实信息他们究竟是怎么得到的呢?他们为了得到这些信息,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呢?

我们中国人的个人信息恐怕是真的不值钱吧。泄露一次,是从 0 变成了 1(从完全保密到暴露),我们可能还会感到不适;但是泄露 N 次,就是从 99 变成了 100,我们已经毫无知觉了。有些群体,不经我们的同意,把我们的个人信息粗暴地要走,但是他们当回事了吗?他们妥善保管了吗?他们亡羊补牢了吗?

这就是我想说的。下次我还会继续想办法不安装这个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