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三位人设崩塌的公众人物
大家好久不见。近来确实是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再加上这个博客基本上也没什么人看,所以更新频率变得非常低。但是还是之前的一些套话:在这个 AI 横行的时代,保留自己的思考,并且保持写作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我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离了大语言模型就什么都不会干的人。所以这篇文章,还有包括以后的文章,我都打算继续坚持亲自写作。否则的话,那也不用搞什么博客了。直接用豆包生成小红书小作文发那些平台骗流量不就得了。
言归正传。今天我想聊的,是三个人设崩塌的公众人物。首先我想简单对标题中的两个词给出定义:“公众人物”指的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拥有相当大的关注度的人,而“人设崩塌”则指的是,本来大家对他的印象,以及他自己有意或无意营造出的形象,突然因为一件事情而发生剧烈的转变。那么今天我要聊的这三个人物就都符合这一特征。
那么,他们分别都是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导致了人设崩塌呢?下面就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干净卫生的刘庸
说起来,名字叫“刘 yong”的有好几个名人。比如“宰相刘罗锅”就叫刘墉,还有一位写过诸如《我不是教你诈》《超越自己》《萤窗小语》等经典面向青少年的经典书籍的作家也叫刘墉。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那位行走在印度街头,经常吃一些“干净又卫生”的街头小吃的刘庸(没有土字旁)。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他来自山东,本来是在印度从事出口贸易的生意人。他似乎也不会说印度语,甚至连英语可能也不怎么会说(当然,这有可能是我的误解),因为每次买小吃的时候,他和店主的交流基本上就是指着这个红的说“yes”,指着那个瓶子说“no”,最后再说个“thank you”这种。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毕竟这些都可以算作他的搞笑人设的一部分。但其实他更重要的一个人设却并不是什么搞笑,也不是什么硬着头皮吃下这些怎么看都不卫生的街头小吃的“美食主播”,而是他扮演了一个非常中立的有益于国家关系的角色。
在早些年,国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公众对很多国家都存在着强烈的仇恨或歧视情绪。相信中国网民给周边这些国家的人都起过什么外号就不用我再赘述了吧。中国人对于印度的印象,也一直以来都是咖喱味、种姓制度、不卫生、恒河水、牛尿、强奸犯等等。最多就是前几年有一些优秀的印度电影传到了国内,才算是有了一点正面形象。
而刘庸在这里扮演的,也确实仿佛一位民间外交大使一样的角色。他将印度街头最真实也最淳朴的一面都展现给了国人,让国人对印度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比如在他的很多视频里,他经常光顾的街边的方便面摊、芦荟汁摊、奶茶摊等等,那些店主们形象各异又有特色,网友们也亲切地给他们起外号叫“老小子”、“新小子”等。又因为食品看起来不卫生(甚至可能有毒),所以大家还用谐音写成“铑小子”、“锌小子”等。刘庸也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每天行走在印度街头,“品尝”印度美食,并在每次吃之前都说一句“干净卫生啊兄弟们”,然后闭着眼睛一嘴下肚。
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庸从来没有在自己的视频里发表过任何与印度人或国家相关的看法。其实这些年,这种在海外拍摄视频发到国内的博主相当多。但是其中不少人或多或少都被爱国流量裹挟,导致他们喜欢发一些更加“正能量”的内容。这样的人有一个弊端,就是一旦国家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此前营造出的爱国人设可能就要被迫妥协。比如日本排放核废水,中国方面谴责,于是爱国博主们就疯狂输出;但后来中国和日本也恢复了关系,开放了签证,还重新进口日本的海鲜,甚至在最近恢复了已经停止 24 年的对日本牛肉的进口。这下让这些爱国博主怎么办呢?
所以刘庸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毕竟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设,所以就没问题了。只要他继续保持这样的人设,那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不用随国家的态度而变化或塌房。因为他的流量,即便他的视频在所有平台都发,但 2023 年还是当上了 B 站百大 UP 主。
但这个人设终究还是有结束的一天:在 2024 年 9 月 5 日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客场迎战日本队,最终以 0:7 的比分惨败。当时很多中国球迷都痛苦万分,甚至说出类似“你踢不过人家,你可以踢人”这样的言论,连刘庸也不例外。这件事情我在 此前的文章 中就有提到。
这一下就彻底毁掉了他一直以来的中立形象。我一直以为,刘庸在印度这么多年,不管印度和中国发生过多少摩擦,始终都能保持三缄其口,实属不易。因为他随便跟随流量骂两句印度,就一定可以得到大家的赞赏以及流量,但他却一直都没有做,坚持只拍“探店”视频,这绝对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但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日寇”的时候,终于还是没忍住。虽然这条置顶评论很快就被他本人删除了,但是他的真实内心还是暴露无遗。
所以,这算不算是一种“人设崩塌”呢?
引经据典的董宇辉
董宇辉这个人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 2015 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后加入国内最大的培训机构新东方教高三英语。后来在 21 年,因为“双减”政策的野蛮施行,国内教培行业遭到灭顶之灾。强大如新东方,也只能卖掉自己的课桌白板,成立了东方甄选,投身时下最热门的直播带货行业。而我们的主角董宇辉也不例外。
董宇辉在直播的时候,经常采用中英文并讲解诗词与段子,使直播氛围像上课一样,而且接地气、有烟火气,深受观众们喜爱。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本事,他的直播间粉丝暴涨,销售额奇高,甚至还带动新东方股价上涨。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这里不做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全过程),他离开了前东家,自己成立了“与辉同行”并成为其独立负责人。
成立新的公司后,他继续自己一直以来的风格,继续在直播带货这条道路上顺风顺水。但是他的这个人设却并没有坚持太久。很快大家发现,董宇辉的学识和文采,可能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强悍。因为大家发现,在后来董宇辉的直播中,他频频犯错,多次不慎暴露自己真实的学问。
2022 年 6 月某天的直播上,董宇辉直播带货一款玉米,但是价格非常高,达到了 6 元一根。很多消费者认为这个定价过高,但是董宇辉却说“谷贱伤农”。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粮食的价格不能太低,否则会导致农民赚不到钱,难以谋生。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这话不应该出自他这个“商人”之口。试问,他的直播间卖出一根玉米后,这 6 块钱能有多少进到农民的手里呢?所以,董如果真的在乎农民,那就不应该用“谷贱伤农”这样的话来道德绑架消费者,而是应该真正为农民群体做些什么实事才对。
在 2024 年 8 月 21 日晚的“与辉同行”直播间,他邀请《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来了一场访谈节目。但是在节目中,因为双方说话的风格和节奏的迥异,给观众了一种甚至于类似“鸡同鸭讲”的感觉,引发了争议。李娟以真实、平实的文字见长,而董宇辉则习惯用热情洋溢、信息密集的语言。做个类比,董的言论有点像当年讲《论语》心得的于丹,充满了废话般的修辞,细品之下感觉毫无营养。不仅如此,董还多次打断对方说话,甚至说出“我旗帜鲜明地反对你!”这样的话,让大家觉得他不仅没礼貌,甚至“充满爹味”。
2024 年 9 月,在一场开学季的专场直播中,董宇辉在讲到居里夫人时,居然出现了严重的事实错误。他当时说,居里夫人发现了铀、发明了 X 光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事实上,铀元素是由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在 1789 年发现的,X 光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于 1895 年发明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分别是 190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 1911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并非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还有好几件类似的事情,比如他一边说自己热爱古诗文,一边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纶(guān)”读作“lún”,把“华发”读成“发(fā)”;比如他曾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篇告别信,但是信中文字仿佛炫技一样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内容空洞,给人的观感不佳;还比如他曾带货假冒伪劣的“澳门老字号”月饼等等。
因为这样的一系列原因,很多他曾经的忠实粉丝都清醒过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偶像。
自习室发传单的陈志新
陈志新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他获得过很多荣誉,比如 1991 年荣获 “辽宁省图书馆先进工作者” 称号;2003 年获搜狐公司 “长期服务奖”;2009 年荣获 “北京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 称号。此外他还发表论文 32 篇,出版书籍六部,包括《标引语言和标引方法基础教程》《信息传播基础教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2023 年,本来想在北师大讲《社会科学概论》这门课的他,因为一些原因,校方不让他在线下教授这门课。于是他决定在 B 站上免费分享这门课,并且在学校的自习室中发传单,宣传自己的网课。
他的这一行为瞬间引爆全网,打动了无数人。屏幕中,一个花白头发的瘦弱的老学者,在电脑前生涩地摆弄着摄像头和麦克风,然后制作了 PPT,在认认真真地讲着大学里才能听到的课程,这对于相当多的网民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很多人涌入他的视频,点赞、投币、收藏,很多还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心酸的往事。甚至很多人在网上痛骂北师大,认为学校埋没了这么优秀的一位老师。连当时的我,在看到第一期视频后,也点了关注,并且一键三连。
截至目前,他已经在 B 站斩获 177 万粉丝。他的第一期视频也已经有了 572 万的播放量、将近 84 万的点赞,以及 15000 条以上的评论。这时候不了解情况的读者朋友可能就会纳闷了:前面那两个人,都确实像是可能会翻车的,但这位可是有大学问的啊,这要怎么翻车呢?
后面的发展就真的可以说是令人哭笑不得了:他居然在自己的课程中讲起了“西方伪史论”,并且还不是在批判,而是真的信这个!他在视频中的主要论点,和国内近几年疯狂传播的伪史论的主要观点如出一辙: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伪造的;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古代哲学家并不存在;文艺复兴起源于中国,而非纯西方创新等。他还表示,西方借助话语霸权,发明了自己辉煌的历史。
关于这些观点,我并没有什么想解读的。我也不希望有的读者朋友在看到这里时,会真的认为这一类观点确实具有说服力,不能一棍子打死,甚至真的去相信西方伪史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很抱歉,我也丝毫不打算说服你。就像有的人坚持认为美国当年没有登月,甚至相信地心说、地平说等等。有些议题,我认为没有争论的必要。不是因为无法反驳,而是就我而言,我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兴趣去反驳。
总而言之,这位副教授的口碑随着他第三、四期视频的发布急转直下,无数人在弹幕中留下自己对于伪史论的反驳,导致视频的弹幕功能都被关闭了。当时还有人调侃说,怪不得北师大不让他讲这门课呢。
结语
其实这篇文章,我在陈志新事件的时候就已经想写了。当时我在 B 站发了一条动态说这件事情,结果居然还在一周内掉了不少粉。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因为信伪史论而取关的我。这次总算是凑够了三个人,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来和大家好好分享分享了。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带货国产眉笔结果对广大消费者开群嘲的李佳琦、立“北大学霸”人设却对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阴阳怪气的羊毛月、还有涉嫌带假货的东北雨姐等等。
人设不好立,而人设崩塌却非常简单,有时候很可能就是因为简单的一句话。诚然,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缺点就轻易否定一个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不是所有人都是全知全能的,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是有些错误,却可能会彻底暴露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以至于让大家对他的水平产生严重的怀疑。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警示: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要留下破绽,更不要持有彻头彻尾的认知错误,而自己却不自知。
但我也知道,这样过于理想化,因为人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因为人和人的三观也是不同的。即便你认为你已经做到了最好,接受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观点,但仍然可能有人会和你持非常不同的认知,最终轻易否定你。这样的例子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这样的人恐怕也永远无法成为知心朋友。所以我最后想给大家的忠告是,请倍加珍惜和自己有共同语言和三观的人吧。